形态描述
量度:全长约170,嘴峰18,翅129,尾60,跗蹠17.5毫米(♂)。
形态:雌雄同色。鼻羽和眼先黑;头的余部及后颈暗灰,向后转为背面的暗葡萄褐色;较长的尾上覆羽白;尾羽黑,除中央一对外,均具白端,两翅灰黑;下体自胸以下均淡葡萄灰,两胁较暗;尾下覆羽白,微具褐色细斑。眼棕褐;嘴灰蓝,先端黑;脚暗褐色。
形态:雌雄同色。鼻羽和眼先黑;头的余部及后颈暗灰,向后转为背面的暗葡萄褐色;较长的尾上覆羽白;尾羽黑,除中央一对外,均具白端,两翅灰黑;下体自胸以下均淡葡萄灰,两胁较暗;尾下覆羽白,微具褐色细斑。眼棕褐;嘴灰蓝,先端黑;脚暗褐色。
生物学
生态:见于开阔河谷间,常数十只结成大群绕飞于空中,且飞且叫,并捕取飞虫为食。叫声粗涩嘈杂。顷刻间,全群停憩而互相挤着地集栖于枝上。所吃的昆虫中有蜂、蚁、[虫甲]虫等。它们在晨昏间特形活动。巢以细草、纤维、根须、残羽等织成浅杯状,壁薄而内亦无铺垫,常置于椶树叶基处,或于折断树枝的缝隙间。卵每产2—4枚,呈乳白色,而具淡紫、红褐和暗紫褐色的细点和云状斑。
国内分布
经济意义